“精神内耗”一词在互联网上火了起来,并广泛流传于年轻人之间。
或许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和别人争吵之后,后悔自己没发挥好,反复推演自己下一次遇到相同的事时该怎样反击;别人没有及时回应自己,就反复品味是否是自己说的话不合适得罪了别人;有些事情没有妥善处理好受到批评后,总是反复回想,埋怨怀疑自己……
这其实就是精神内耗的一种表现形式——反刍思维。
什么是反刍思维
自然界中的植食动物们会把已经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重新咀嚼,这样有助于充分消化食物,谓之“反刍”。
人的思维也会陷入“反刍”。反刍式思考是指经历了负面事件后,个体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
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过往,是有利于我们的成长的。但反刍思维不同,在反刍式思考中,我们过度、反复地思考同样的事,并且只关注自己痛苦的感受和事情成因,却得不到解决办法。这只会让我们陷入负面情绪里无法自拔。
反刍思维的表现
01
反复回顾负面事件和自我批判:个体不断回忆和分析过去的负面事件,如失败经历、冲突或失落感,并且对自己的行为或决定进行不断的批评和自责。这些表现常使人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
02
对未来的过度担忧:个体不断担忧未来可能发生的负面事件,进行过度的思考和预测,这种担忧通常是无根据的,且无法带来实际的解决方案。
03
注意力分散和情绪持续低落:反刍思维常常使个体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于当前的任务或活动。同时由于反刍思维的持续性和负面性,个体常常感到情绪低落、焦虑等,这些都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如何应对反刍思维
01正念冥想
进行专注于当下的练习,如呼吸练习和身体扫描,能帮助个体减少对过去的反刍式思考。通过正念冥想,可以提高对当下的觉察力,减少内心的纷扰。
02认知解离
所谓认知解离就是我们要看见自己的想法,不带主观情绪去描述客观事实。我们可以通过“日记法”,将自己的焦虑心情等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便区分开“问题”与“自我”,从而改善情绪与心理状况。
03行为激活
多参与社会活动,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增加社会支持,减少孤独感。这些都有助于分散注意力,减少反刍思维。
04寻求专业帮助
当反刍思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帮助个体有效应对反刍思维。
反刍思维是不间断的无效思考与自我折磨,它让过往的痛苦像不见底的黑洞,束缚你我。我们应拒绝反刍思维,不要沉溺其中,要活在当下,活在每一个呼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