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告栏 正文

525看点丨巴林特成长沙龙~第一弹

作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编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时间:2024-05-24点击数:

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朋辈心理帮扶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守望者心理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朋辈互助专业技能,特联合教育科学学院爱弥尔·一般心理工作室,在2024年5月至6月期间,于两个校区分别开展巴林特小组模式的朋辈互助技术培训。

快来奔赴属于你的心灵之约吧~

巴林特小组起源


巴林特小组模式由巴林特夫妇发明,最早用于医护工作者、社工和管理者心理支持,发表于1957年《医生、他的病人和疾病》一书。后来巴林特小组开始应用在多个行业领域,包括团体案例督导。

巴林特小组主要的理论和技术要点:中立客观,不带评判,自由联想和假设,容器,具身化,见证,平行进程,移情与反移情,投射性认同,抱持未知。

巴林特小组模式

巴林特小组最初主要是用来促进对于医生和病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思考。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的团体心理辅导的专业技术。其方法实际上是:探索在特定的时间里当事人在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以及探索在这个矛盾在人际关系中起作用的因素。

这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潜意识在每个人心里都在工作,包括当事人和其人际关系中所有的个体。所以总是有更多需要知道的、更多需要澄清和让人惊讶的、以及关系中值得挑战的,这样我们对于自己和生活的理解才能是一个持续的进展过程。

巴林特小组意义

到如今,巴林特小组已不再局限于医患关系中的应用了。其特殊意义在于,提供一个机会给心理从业者反省自己的工作,使面对工作所产生的焦虑和挫折情绪得以宣泄,拓展换位思考能力。

在心理工作中,我们之所以陷入关系的困境,可能是只看到关系中的一部分,只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部分,而一些未知的区域我们不知道。为此,通过巴林特小组,我们可以从各个面向来观察处于关系冲突中的我们。

在巴林特小组里,组员将会获得"第三方"认知和反思,在小组体验中将有机会共享第三方对话,创造一个与他人互动的心理空间,形成对关系的整体认识。

5.25心理健康节即将来临,我们也是时候停下脚步,去奔赴这场心灵守护,好好爱自己。

本次巴林特成长沙龙精心组织了两个校区的守望者们,将其细致分为8个小组,充分利用了晚自习时间,已经成功举办了共计10场次的巴林特小组活动了哦!接下来,小编将带您一同深入探索巴林特小组的现场魅力!敬请期待!






联系电话:0734-3456525、0734-8484844(东校区)      0734-8486673(西校区)    

联系地址:衡阳师范学院东校区校医院三楼316         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图书馆西101室

Copyright© 2018 衡阳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