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阳气升发,万物复苏,但气候多变(如“倒春寒”)、昼夜温差大,易引发情绪波动。部分人群可能出现“春季心理疲乏”,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失眠或精力涣散。那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01自我关爱

核心:以温和接纳的态度对待自己,避免自我苛责。

自我关爱的方法:
① 身体关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春困影响昼夜规律,适度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压力。
②情绪关怀:允许自己偶尔低落,不强行“正能量。”记录每日“小确幸”,培养感恩心态。
③精神滋养:听舒缓音乐、阅读轻松书籍、欣赏自然景色。发展小爱好,提供情绪出口。

02自我防护

核心:识别并过滤外界负面影响,保护内心能量。
防护法
信息防护:减少过度关注负面新闻,设定“信息摄入”时间。屏蔽消耗型人际关系,暂离“情绪吸血鬼”。
身体防护:注意“春捂秋冻”,避免感冒诱发情绪低落。午间小憩20分钟,缓解疲劳。
心理缓冲:提前预设应对策略(如遇到压力时深呼吸10次)。学会说“不”,避免过度承担他人情绪。



03自我调整
核心:根据状态调整目标与行为,避免僵化。
①认知调整:用“成长思维”看待问题(如:“暂时做不到”而非“我失败”)。春季情绪波动时,提醒自己“这只是季节性的”。
② 行为调整:采用“5分钟法则”:不想行动时,先做5分钟,降低启动阻力。按状态分配任务:精力好时处理复杂事务,低迷时做简单整理。
③ 环境调整:增加室内光照,避免昏暗环境加重抑郁感。调整工作/学习姿势,避免久坐加重疲惫。

最后,祝大家在阳春时节能够自我调整,焕新心灵,踏春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