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心理科普 正文

心理科普 | 暑假不只是“休息”,更是“心理体检”的黄金档

作者:守望者心理工作室    编辑:钱一炜    时间:2025-07-27点击数:

假期指南

- summer holiday -

放假一个月了,很多同学凌晨三点还在刷手机,第二天睁眼已是中午,饭点错乱、情绪起伏——这恰恰是“暑假是心理窗口期”的一个信号:生活节律的突然断裂,把平时被课业掩盖的焦虑、空虚一并暴露出来。


Part 01 -产生原因

节奏骤变

从“高密度日程”到“无闹钟模式”,大脑奖赏系统(多巴胺通路)突然缺少日常的小目标刺激,易出现“空窗式低落”。

角色切换

离开“学生”这一清晰身份,家庭角色(子女、恋人、打工人)重叠,易触发“我是谁”的认同混乱。

社会比较

朋友圈晒实习、旅行、绩点,激活“上行社会比较”机制,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升高,产生“被落下”感。

- Part 02 -

识别信号

睡眠

凌晨2点后仍难以入睡,或醒后比上学时更疲惫。

情绪

一天中≥3次无缘由的烦躁、空虚或想哭。

行为

刷手机>6小时/天,且关闭App后自责感强烈。

- Part 03 -

实行方法


节律锚点

固定两件事:起床时间和30分钟户外光照。光照可调节褪黑素节律,相当于给生物钟“对表”。

成就颗粒度

把大任务拆成≤25分钟的“微任务”(读5页文献、背20个单词),完成后立即在纸上打钩,重启多巴胺小回路。

情绪记账本

每晚用0–10分给当日情绪打分,并写1句“情绪触发事件”。研究显示,持续6天即可降低反刍思维(过度纠结)频率。

社交减负

微信设“假期分组”,对可能引发焦虑的联系人开“仅聊天”权限;每周留出1个“线下无手机时段”,重建真实人际反馈。

结语

暑假不是“暂停键”,而是“维护模式”。把心理调节当作一门2学分的必修课:开学时,你收获的将不仅是绩点,还有更稳定的情绪调节系统。祝你假期愉快,也祝你心理轻盈。



联系电话:0734-3456525、0734-8484844(东校区)      0734-8486673(西校区)    

联系地址:衡阳师范学院东校区校医院三楼316         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图书馆西101室

Copyright© 2018 衡阳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