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心理科普 正文

心理科普 | 暑假“宅”在家,如何避免相看两厌?

作者:守望者心理工作室    编辑:赵冀明     责编:尹淑妙、曾琴     时间:2025-07-15点击数:

暑假来临,我们终于可以卸下学业重担,享受自由时光了!然而,当“宅家”成为假期生活的主旋律,原本温馨的家也可能因为朝夕相处,逐渐酝酿出微妙的“火药味”——父母的唠叨似乎变多了,你的“懒散”在他们眼里格外刺眼;你想安静刷会儿手机,他们却总想拉着你聊天干活……


眼见“相看两厌”的苗头悄悄滋生,我们该怎么办呢?别担心!这份心理调适指南,帮你和父母一起,把宅家假期变成增进感情的契机!


为什么宅家容易相看两厌

“超限效应”的爆发

要知道,再美妙的音乐24小时单曲循环也可能让人崩溃。同样,再亲密的家人,长时间、零距离、高密度地暴露在彼此面前,彼此的“小缺点”和习惯差异会被无限放大,刺激累积超过心理承受极限,就容易引发烦躁和不满。父母看你一直躺着,你看父母一直唠叨,这些都成了触发点。

角色期望的碰撞

父母可能期待你能利用暑假时间多学习培养技能,而你只想彻底放松。这种对“假期该如何过”的根本性期望差异,是冲突的核心来源。

个人边界的“入侵感”

青少年对独立空间的需求是强烈的。当我们宅在家里,物理空间有限,父母过度的关心或安排,很容易被感知为对个人边界和心理空间的侵犯,从而引发我们的逆反心理。

 

避雷行动指南

1.主动沟通,管理隐形期待

我们可以主动和父母聊聊自己的假期大致计划,让他们心里有数,减少猜疑和担忧。很多矛盾的根源,是“我以为你懂”。比如父母觉得“孩子该主动分担家务”,孩子觉得“爸妈应该理解我想多玩会儿”,双方都憋着不说,期待落空就容易生闷气。直白表达需求,比让对方猜心思更高效,也更能减少误会。

2.守护个人边界,学会合理表达

我们可以尝试和父母约定好每天固定的、不受打扰的独处时间,在自己的房间或某个角落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于父母临时增加的、你觉得不合理的要求,尝试礼貌拒绝并说明原因。例如:“爸妈,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但我现在想自己安静地看会儿视频放松一下,半小时后我来帮忙做家务好吗?”这比直接说“别烦我”有效百倍!

3.创造共同意义,拉近心灵距离

宅家久了,父母孩子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容易觉得“我们没话说”。这时候,一件小小的“共同活动”就能打破僵局。主动邀请父母一起做点事:一起看部电影、玩个简单的桌游、合作做顿饭(哪怕你只是打下手),这些小小的主动关怀都能瞬间融化隔阂。小事虽小,却能让彼此感受到“我们是一个整体”,减少对立感。

 


再亲密的关系,也需要呼吸的空间和用心的经营。 理解彼此的心理需求,尊重边界,主动沟通,就能创造共同的美好体验。“保持一点距离,是为了更温暖地靠近”。愿这个暑假,我们既能享受宅家的安逸,也能在和父母的磨合中读懂彼此。







联系电话:0734-3456525、0734-8484844(东校区)      0734-8486673(西校区)    

联系地址:衡阳师范学院东校区校医院三楼316         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图书馆西101室

Copyright© 2018 衡阳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